案例详情 返回案例列表
K4+633主线跨线桥位于老320国道(经开区段)升级改造工程第1-C合同段内,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。桥梁为7联21跨,跨径组合为3×30m+(30+40+30)m+2(3×29)m+4(3×30)+2×30m,桥梁中心桩号为K4+633.000。桥梁下部结构为花瓶墩,桥台为组合式桥台,桩基为灌注桩。标准段桩基础形式采用直径1.5米C30水下混凝土灌注桩,主线跨线桥4#、5#墩采用4棵直径1.5米C30水下混凝土灌注群桩。
根据最近一次桥梁检测结果,并结合该桥梁自身桥型、结构特点,特对该桥最大跨径段进行监测,即第1跨进行桥梁监测。
该桥为整幅单向行车共2车道,为保证桥梁健康监测的准确和全面性,结合桥梁结构特点和13.2章节监测指标设计原则,同时考虑该桥梁实际运营过程中的车辆通行状况,本桥设定可行性监测指标为温湿度、挠度、应变、倾角、振动。监测指标如下表所示:
断面名称 | 监测指标 | 测点数量 | 原因 |
第1跨 跨中 | 应变 | 3 | 振动:布置第1跨、第2跨、第3跨、第4跨、第5跨、第6跨、第7跨跨中截面,通过振动反应桥梁刚度 倾角:4#墩、5#墩、6#墩为最不利断面桥跨主要承载墩,其在行车方向收车辆惯性影响可能产生倾斜; 温度:环境监测指标,对桥梁结构表面进行监测,消除其他传感器因温度变化的影响; 挠度:第2跨、第3跨、第4跨、第5跨、第6跨、第7跨为主要桥跨,其跨中为最大受力点,为最不利断面; 应变:第1跨、第2跨、第3跨、第4跨、第5跨、第6跨、第7跨跨中截面及1#墩顶、2#墩顶、4#墩顶、5#墩顶、7#墩顶截面为最大受力点,为最不利断面; |
振动 | 1 | ||
1#墩顶 | 应变 | 3 | |
第2跨 跨中 | 振动 | 1[曾1] | |
挠度 | 1 | ||
应变 | 3 | ||
温度 | 1 | ||
2#墩顶 | 应变 | 3 | |
第3跨跨中断面 | 挠度 | 1 | |
应变 | 3 | ||
振动 | 1 | ||
第4跨 跨中 | 挠度 | 1 | |
应变 | 3 | ||
振动 | 1 | ||
4#墩顶 | 倾角 | 2 | |
应变 | 3 | ||
第5跨 跨中 | 振动 | 1 | |
挠度 | 1 | ||
应变 | 3 | ||
5#墩顶 | 倾角 | 2 | |
应变 | 3 | ||
第6跨 跨中 | 振动 | 1 | |
挠度 | 1 | ||
应变 | 3 | ||
6#墩顶 | 倾角 | 2 | |
第7跨 跨中 | 振动 | 1 | |
挠度 | 1 | ||
应变 | 3 | ||
7#墩顶 | 应变 | 3 |
桥梁运营监测子系统通过安装在桥梁关键部位的传感器,实时将监测数据传至后台进行分析。当发现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,第一时间通过预警方式通知维护单位,维护单位将数据复核后进行重点监测和现场查勘,并根据情况采取下一步措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。
另一方面,经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,专业检测机构也可对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,制定桥梁维护和加固方案,延长桥梁使用寿命。在本项目实施中,将对经开区25座桥梁实施桥梁运营监测系统,实现桥梁的进行统一监测、预警、评估分析。